「6樓以下免申請」如何實現「簡易室裝」?一場正在釐清「法規灰色地帶」的裝修革命
家住 5 樓公寓的陳先生,在聽完上一篇文章的分析後,長舒了一口氣。他心想:「太好了,我家是 H-2 類住宅,而且在 5 樓,不屬於『供公眾使用』建築物。這下總算可以隨心所欲地大改格局了吧?」他立刻找來統包,準備將三房中的一房改成主臥衛浴,並把陽台外推,擴大客廳面積。
然而,統包師傅面有難色地阻止了他:「陳先生,不行啊!雖然您家是 5 樓,但您要『新增浴室』和『陽台外推』,這還是要申請的!」陳先生徹底糊塗了:「一下說 6 樓以上才要,一下又說 5 樓以下也要?這法規到底是在耍人嗎?」
這正是室裝法規中最弔詭、也最容易讓屋主踩雷的灰色地帶。「6 樓以下免申請」這句話,是最大的迷思。事實是,法規對於 5 樓(含)以下的住宅,開了一扇「便利之門」,但這扇門非常窄,有著嚴格的條件與限制。這扇門的正式名稱,就是「**簡易室內裝修**」(簡稱「簡易室裝」)。本文將徹底解析這個制度,釐清它究竟「簡化」了什麼,又「限制」了什麼。
「簡易室裝」的挑戰:為什麼「6 樓以下」的直覺 難衡量「真正的申請條件」?
「6 樓以下免申請」的說法之所以廣為流傳,是因為它只說對了一半。正確的說法是:「6 樓以下的 H-2 住宅,『如果』符合特定條件,其申請流程『可以被簡化』」,而不是「完全免除」。屋主用「全有全無」的二分法去理解,自然會陷入法規的陷阱。
「6 樓以下 = 免申請」:最大的倖存者偏誤
在過去幾十年,老公寓的裝修工程確實很少有人主動申請。許多屋主敲掉隔間牆、甚至在頂樓加蓋,也「好像」沒發生什麼事。這種「倖存者偏誤」讓新進屋主產生了「5 樓以下沒人管」的錯覺。但時至今日,隨著鄰居權利意識提高、檢舉管道暢通,以及政府對公共安全的重視,這種僥倖心態的風險正急速升高。
「非供公眾使用」的誤讀:以為「風險低」等於「零限制」
如前文所述,5 樓以下的住宅(H-2 類)確實「非供公眾使用」,法規對其的管制強度較低。但「低管制」不等於「零限制」。法規依然劃定了幾條不可觸碰的「紅線」,這些紅線通常涉及「結構安全」與「違章建築」的範疇。
例如,陳先生想「新增浴室」,這會大幅增加樓板的「靜載重」(水管、防水層、浴缸),並涉及管線穿越樓板,可能導致鄰損(如下層漏水)。而「陽台外推」更是 100% 的「違章建築」行為。這些行為,無論您住幾樓,都已超出「簡易」的範疇,必須被管制。
「簡易室裝」如何重寫規則:「大幅簡化」與「專業簽證」的角色
「簡易室裝」制度的誕生,不是為了刁難 5 樓以下的屋主,反而是政府釋出的一大「利多」。它承認這類住宅風險較低,因此開闢了一條「快速通關」的合法管道,目的是「鼓勵納管」,而不是「全面豁免」。
新核心要素:「簡化」的真正含意(附點列)
「簡易室裝」到底「簡化」了什麼?相較於 6 樓以上的「一般室裝」申請,它最大的好處是「流程加速」與「文件減少」。
具體的簡化內容依各縣市規定而略有不同,但大體包含:
- 審查單位簡化: 最大變革!多數縣市(如台北市、新北市)允許「簡易室裝」案件**無須**送交建管處審核,可直接委由「建築師公會」或「室內裝修公會」等專業團體進行「圖說審查」。
- 審查時間縮短: 由於公會審查取代了政府機關的行政流程,審查速度大幅加快,可從「數週」縮短至「數天」。
- 消防文件簡化: 由於不涉及「供公眾使用」的消防法規,通常「免會簽」消防局,除非有重大變更。
- 竣工查驗簡化: 同樣由公會或專業人士進行查驗,效率更高。
不變的底線:「專業人士」的簽證責任
請注意,「簡化」不等於「DIY」。**「簡易室裝」仍然是一項正式的法律程序。**
這意味著,您**仍然需要**委託「合法的建築師」或「合法的室內裝修業者」來為您的圖說「簽證負責」。您不能自己畫圖送件,因為這套流程的基礎,是用「專業人士的簽證」來取代「政府的審核」,其法律責任絲毫沒有減輕。
超越「樓層」:判斷「簡易室裝」資格的 3 個新指標
那麼,關鍵問題來了:我家到底符不符合「簡易室裝」的資格?您必須超越「6 樓以下」這個單一思維,用一個多維度的「儀表盤」來檢核。您的裝修行為必須「同時」滿足所有條件,才能適用這套快速通關流程。
核心指標:建物的「樓層」與「用途」
這是基本門票。您的房子必須是「非供公眾使用」建築物。最常見的判斷標準就是:**位於 5 樓(含)以下的 H-2 類(住宅)**。如果您家在 6 樓,或您的房子是 5 樓以下的 B 類(商業)空間,都不適用。
關鍵指標:裝修行為的 3 大「限制」(不得)
這是 90% 屋主被刷掉的原因。要適用「簡易室裝」,您的裝修內容**「不得」**包含以下行為(依《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》第 29-1 條):
- 不得 增設廁所或浴室。
- 不得 增設 2 間(含)以上的居室(造成「分戶」)。
- 不得 變更「分戶牆」(您與鄰居共用的那道牆)。
這就是為何陳先生想「新增浴室」時,立刻被統包打回票。因為他一但觸犯了第一點,就喪失了「簡易室裝」的資格,必須改循 6 樓以上的「一般室裝」流程,送交建管處審核。
簡易室裝 vs 一般室裝:資格限制儀表盤
我們將這些複雜的條件,彙整成一張清晰的儀表盤。您可以直接拿著您的裝修計畫來核對:
「簡易室裝」的未來:一個關於「便利」與「合法」的選擇
「簡易室裝」的法規精神,不是「6 樓以下隨便你」,而是「給你方便,請你守法」。它是一條善意的「快速通道」,目的是鼓勵佔比最高的老公寓屋主,用最低的行政成本,將裝修行為「合法化」。
您可以選擇濫用這份便利,無視「不得新增衛浴」的限制,去賭一個不會被檢舉的未來。或者,您可以選擇珍惜這份便利,在法規的紅線內規劃您的格局,透過合法的專業人士,快速取得那份保障您房產價值的「合格證明」。
您的選擇,決定了您是貪圖「灰色地帶」的投機者,還是一個善用「合法捷徑」的聰明屋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