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2E 進階策略 2/4:NFT 租賃 (Scholarship) 系統:公會與玩家的雙贏模式

P2E 進階策略 2/4:NFT 租賃 (Scholarship) 系統:公會與玩家的雙贏模式

P2E 進階策略 2/4:NFT 租賃 (Scholarship) 系統:公會與玩家的雙贏模式

想像一下 2021 年的 P2E 狂潮。您是一名富有的 NFT 投資者,您看好《Axie Infinity》的未來,於是斥資 10 萬美元購買了 100 隻強力的 Axie NFT。您將它們存放在錢包裡,等待增值。但問題來了:您自己沒有時間(或興趣)每天花 8 小時去「打金」(Grind),這些昂貴的 NFT 資產正「閒置」在您的錢包中,無法產生「現金流」。

這就是「舊世界」P2E 的「資本閒置」困境。

然而,與此同時,在菲律賓或越南,一位充滿熱情的年輕玩家渴望加入這場「邊玩邊賺」的革命。他有充足的時間和高超的技巧,但他「沒有」那 1000 美元的入場費(購買 3 隻 Axie)。他被高昂的「資本門檻」擋在了門外。

這就是「NFT 租賃 (Scholarship) 系統」誕生的背景。它是一座橋梁,完美地連接了「有資產無時間」的投資者,和「有時間無資產」的玩家。本篇策略將深入解析這個被稱為「獎學金」的模式,探討它為何被視為**公會與玩家的雙贏**,以及它所隱藏的風險。

NFT 租賃的挑戰:為什麼「高昂的入場費」是 P2E 的第一道高牆?

在我們解析「租賃」的精妙之處前,必須先看清 P2E 1.0(如 Axie)模式的根本盲點。這個盲點,就是它在「資本」與「勞動力」之間,劃下了一道鴻溝。

P2E 的悖論:高昂的「資本門檻」

P2E 的核心是「Play-to-Earn」(邊玩邊賺),但其隱藏的前提是「Pay-to-Play」(付費才能玩)。在 2021 年的高峰期,一個新手玩家需要先花費 1000 至 2000 美元,在公開市場上購買 3 隻 Axie NFT,才能「獲得」開始賺錢的「資格」。

這個高昂的「入場費」,直接將全球數十億「沒有」1000 美元閒錢的潛在玩家(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玩家)拒之門外。這使得遊戲的增長,完全依賴於「有錢的投機者」,而非「有技巧的玩家」。

資產的悖論:「閒置」的 NFT 生產工具

另一方面,那些斥巨資購買了數百隻 Axie 的「巨鯨」或「投資者」 (Investor),也面臨著「資產閒置」的問題。他們擁有了大量的「數位生產工具」(Axie NFT),但他們自己(作為單一個體)每天只有 24 小時,根本無法操作這麼多帳號來「打金」。

這些價值數十萬美元的 NFT,就這樣「閒置」在他們的錢包中。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方法,來「規模化」地利用他們的資產,產生「被動收入」。

NFT 租賃如何重寫規則:「公會」與「學者」的角色

「NFT 租賃」系統(Scholarship,獎學金)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兩個痛點而誕生的金融創新。它將「NFT 的所有權」和「NFT 的使用權」巧妙地分離開來,催生了兩個全新的元宇宙「職業」:公會 (Guild) 與學者 (Scholar)。

新核心要素:公會 (Guild) — 數位資產的「資本家」

「遊戲公會」不再是《魔獸世界》中那個「一起打副本」的社交團體。在 P2E 經濟中,公會(例如 YGG, Merit Circle)轉變為「數位資產管理公司」或「風險投資基金」。

公會的核心業務是:

  • 募資與採購: 透過發行「公會代幣」,向全球投資者募資。
  • 資產配置: 用募來的資金,在「多個」GameFi 項目中(Axie, The Sandbox 等),大量「採購」最具潛力的 NFT 資產(例如 Axie, 虛擬土地)。
  • 管理與分配:** 建立一個龐大的「學者」網路,並透過管理系統,將這些「閒置」的 NFT 資產「租」給成千上萬的學者。

公會扮演了「資本家」和「雇主」的角色。

新核心要素:學者 (Scholar) — 數位世界的「勞動力」

「學者」就是那些「有時間、有技巧、但沒有資本」的玩家。他們透過加入公會,申請「獎學金」,從而獲得「免費」遊玩 P2E 遊戲的資格。

他們的角色是「數位勞工」。他們的「工作」就是使用公會「借」給他們的 NFT(例如 Axie 隊伍),每天登入遊戲,完成每日任務,贏得戰鬥,並「產出」遊戲代幣(例如 SLP)。

新核心要素:利潤分享 (Profit Sharing) — 雙贏的經濟閉環

這就是「獎學金」模式的核心機制。學者(玩家)在遊戲中賺取的所有「收益」(SLP 代幣),並不會 100% 歸他們自己。他們需要與「借」他們 NFT 的公會(資本家)進行「利潤分享」。

這個分配比例由公會制定,在 Axie 狂潮中,最常見的模式是:

  • 學者 (玩家): 獲得總收益的 50% – 70%。
  • 公會 (資產方):** 獲得總收益的 30% – 50%。

這個模式,在 P2E 1.0 的牛市中,被譽為完美的「雙贏」——學者實現了「零成本」入場並賺取真實收入;公會則實現了「閒置資產」的「規模化」被動收益。

超越「雙贏」:衡量「獎學金」模式的 3 個真實指標

然而,「雙贏」的童話,在 P2E 1.0 的崩盤中迅速破滅。當 SLP 幣價暴跌 99% 時,「學者」的收入從「高於最低工資」變成了「每天幾美分」。這場實驗暴露了「獎學金」模式下潛藏的「風險」與「剝削」屬性。

核心指標:公會與學者的「權力不對等」

這是一個「資本」與「勞工」的經典關係。公會 100% 掌握了「生產資料」(NFT)。學者則 100% 依賴公會來「獲得工作」。這種權力結構是極度不對等的。

公會可以「隨時」更改利潤分配比例(例如從 70/30 改為 50/50),也可以「隨時」收回學者的帳號(解雇)並將其分配給更「便宜」的勞動力。學者在這個系統中,缺乏「議價權」和「保障」。

核心指標:高昂的「管理成本」 vs. 「信任成本」

在 P2E 1.0 中,「NFT 租賃」在技術上是不成熟的。公會「借」Axie 給學者,不是將 NFT 轉移到學者的錢包,而是必須將「整個帳號」的登入權限(Sub-account)交給學者。

這帶來了巨大的「信任成本」和「管理成本」。公會需要擔心「學者」是否會「偷竊」帳號,或者「消極怠工」。這迫使公會必須建立龐大的「經理」(Manager) 層級,來手動追蹤數千名學者的「每日 KPI」(是否打滿了 SLP),這進一步稀釋了利潤。

輔助指標:「數位勞工」的「零工」屬性

「獎學金」模式,將「玩家」變成了「數位零工」(Digital Gig Worker)。他們的工作是高度「重複」、「枯燥」且「可替代」的。他們與遊戲的關係,不是「熱愛」,而是純粹的「金錢」。

一旦「賺錢效應」消失(如 SLP 崩盤),這個龐大的「勞動力」軍團會立刻作鳥獸散,導致遊戲的「日活躍用戶」(DAU) 瞬間崩塌。

【儀表盤:NFT 租賃的「雙贏」與「雙輸」】

這張儀表盤總結了「獎學金」模式在牛市(理想)與熊市(現實)中的巨大反差:

利益相關者 「雙贏」的理想 (牛市中) 「雙輸」的現實 (熊市中)
學者 (玩家) ✅ **零成本入場**,獲得高於現實工資的收入。 ❌ **被剝削**。收入銳減至每天幾美分,但仍需完成 KPI。
公會 (資本方) ✅ **規模化變現**,閒置 NFT 產生巨額被動現金流。 ❌ **資產歸零**。NFT 資產本身(Axie)價格暴跌 95%。
遊戲本身 (平台) ✅ **用戶量暴增**,DAU 和交易量屢創新高。 ❌ **玩家大逃殺**,「數位勞工」集體出走,經濟崩盤。

NFT 租賃的未來:一個關於「賦權」與「數位封建」的選擇

我們的「P2E 進階策略」系列,從「如何評估」深入到了 P2E 1.0 的「核心引擎」——獎學金系統。

「NFT 租賃」系統,是 GameFi 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金融創新。它在牛市中,為全球數百萬人提供了「數位就業」的機會,是「賦權」的終極體現。然而,它在熊市中,也暴露了其「數位封建主義」的殘酷底色——「資本家」(公會)掌控著「土地」(NFT),而「農奴」(學者)則為微薄的收入而出賣「勞動力」。

P2E 2.0 的未來,正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。新的「NFT 租賃協議」(如 EIP-4907)正在從「智能合約」層面,去標準化「所有權」和「使用權」的分離,移除「信任成本」。

您面臨的哲學選擇是:您認為這種「資本」與「勞工」的結合,是為「窮人」提供了「機會」,還是在元宇宙中,複製了現實世界中最古老的「剝削」關係?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