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塊鏈遊戲 (GameFi) 專題 3/4:Illuvium 深度解析:AAA 級大作如何改變 GameFi 生態
想像一下 2021 年的 GameFi 狂潮。您登入《Axie Infinity》或《StepN》,您看到的不是一個「遊戲」,而是一個「金融應用程式」。您每天機械式地重複著枯燥的「點擊」或「走路」,唯一的動機是在 30 天內「回本」。遊戲畫質粗糙、玩法單一,但這不重要,因為「賺錢」(Earn) 壓倒了「樂趣」(Fun)。
這就是 P2E 1.0 的「舊世界」:一個由「投機」驅動、畫質停留在 20 年前的、註定崩盤的金融泡沫。
然而,與此同時,一個截然不同的項目正在悄然開發。當您第一次看到 **Illuvium** 的實機演示影片時,您震驚了。這不是您印象中的「區塊鏈遊戲」:它擁有由 Unreal Engine 5 打造的、媲美《寶可夢:阿爾宙斯》的精美開放世界;它的戰鬥是融合了《聯盟戰棋》深度的「自動戰鬥」;最重要的是,它承諾遊戲中所有捕捉到的神獸 (Illuvials),都是您 100% 擁有的 NFT 資產。
Illuvium 的誕生,是 GameFi 生態的一場「豪賭」。它試圖回答一個終極問題:**AAA 級大作**的「頂級畫質」和「深度玩法」,能否與「區塊鏈的開放經濟」完美融合?本篇**深度解析**將帶您看懂 Illuvium 如何試圖徹底**改變 GameFi 生態**。
P2E 1.0 的挑戰:為什麼「賺錢」的遊戲通常都「不好玩」?
在 Illuvium 出現之前,GameFi 1.0 的模式(如 Axie 和 StepN)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金融成功,但也暴露了其致命的「原罪」——它們從根本上就不是為「玩家」設計的。
P2E 的悖論:「玩家」還是「數位勞工」?
Axie 1.0 的崩盤證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:當「Earn」(賺錢)的收益消失時,沒有人會因為「Fun」(樂趣)而留下。這些遊戲的核心玩法(如 Axie 的 PVE 冒險)是如此枯燥,以至於催生了「公會」和「學者」這種「數位代練」模式。
玩家不是在「玩遊戲」,他們是在「上班」。這是一種「數位勞工」模式,其樂趣甚至不如 1990 年代的網頁遊戲。GameFi 1.0 證明了,單靠「賺錢」的動機,無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遊戲生態。
被忽視的價值:「畫質」與「遊戲性」的長期缺席
傳統的 AAA 級遊戲(如《巫師 3》或《最後生還者》)之所以能成為傳奇,是因為它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沉浸感、精美的畫質和深刻的故事情感。而 GameFi 1.0 則完全拋棄了這一切。
「區塊鏈遊戲 = 畫質差」這個刻板印象,使得 GameFi 永遠無法吸引「真正」的全球主流玩家。您身邊的 PS5 或 PC 玩家,會對《Axie》的 2D 卡牌或《StepN》的計步器嗤之以鼻。這道「品質鴻溝」是 GameFi 走向主流的最大阻礙。
Illuvium 如何重寫規則:「AAA 品質」與「真實收益」的角色
Illuvium 的核心戰略,就是正面攻克上述所有痛點。它的目標受眾,從一開始就不是「P2E 投機者」,而是「硬核 AAA 玩家」。它透過三大核心要素,試圖將 GameFi 從「金融產品」拉回到「遊戲大作」的軌道上。
新核心要素:Unreal Engine 5 (UE5) 打造的視覺標竿
Illuvium 是最早宣布使用 Unreal Engine 5 的 GameFi 項目之一。它拒絕了「Web Game」的粗糙畫風,直接將視覺標準拉高到與傳統 3A 大作看齊。
- 高傳真開放世界: 在《Illuvium: Overworld》中,玩家將在一個充滿異星色彩、光影效果驚人的 3D 開放世界中探索,尋找並捕捉神獸。
- 華麗的戰鬥特效: 在《Illuvium: Arena》中,神獸的技能、融合與終極技,都擁有媲美《聯盟戰棋》S 級造型的華麗特效。
Illuvium 的第一張牌就是:「在我們談論區塊鏈之前,我們首先是一款看起來『昂貴』且『好玩』的 3A 遊戲。」
新核心要素:深度「Play-and-Own」的遊戲迴圈
Illuvium 不是 P2E (Play-to-Earn),而是 **P&O (Play-and-Own)**。這是一個根本的哲學轉變。您不是在「打工」,您是在「享受樂趣」,並在過程中「剛好擁有」了您的戰利品。
它的核心迴圈是:
- 探索 (Overworld): 在 3D 開放世界中探索,消耗資源,尋找神獸 (Illuvials)。
- 捕捉 (Capture): 戰勝神獸,並使用「Shards」(碎片,遊戲內消耗品)將其「捕捉」。
- 擁有 (Own): 成功捕捉的神獸,是一個「真正」的 NFT,100% 儲存在您的錢包中。
- 戰鬥 (Arena): 將您的 NFT 神獸,組建成一個隊伍,在「自動戰鬥」(Auto-Battler) 棋盤上,與其他玩家進行深度策略對決。
新核心要素:ILV 代幣 — 真正的「真實收益」模型
Illuvium 汲取了 Axie (SLP) 無限通膨的慘痛教訓。它設計了一個更健康的「單代幣」經濟模型:**ILV**。
ILV 不是您在遊戲中「打怪」就能無限產出的「薪水」。它是一個總量固定(上限 1000 萬枚)的「治理代幣」,更像「股權」。它最革命性的設計,在於它的「收益分配」(Revenue Distribution) 機制:
Illuvium 宇宙中產生的「所有遊戲收入」(例如:玩家在市場上交易 NFT 的手續費、捕捉神獸的 Shard 費用、未來遊戲內購等)的 100%,都會被系統自動拿去「公開市場」上「回購」ILV 代幣。
這些被回購的 ILV,會被「分發」給那些「質押」(Stake) ILV 代幣的持有人。
這創造了一個「真實收益」(Real Yield) 的閉環:**遊戲越好玩、越多人玩、收入越高 → 市場上 ILV 的回購壓力越大 → 質押 ILV 的玩家分紅越多**。這是一個將「玩家」和「平台」利益深度綁定的健康模型,徹底告別了 P2E 1.0 的通膨死亡螺旋。
超越「P2E」:衡量 AAA GameFi 的 3 個新座標
Illuvium 的出現,意味著我們不能再用「回本週期」或「SLP 幣價」這種 1.0 的舊指標來衡量它。要評估 Illuvium 這類 AAA GameFi 的潛力,您需要一個全新的儀表盤。
核心指標:遊戲性 (Fun) > 賺錢 (Earn)
這是「唯一」的護城河。您必須評估:這款遊戲的「Auto-Battler」棋盤策略深度,是否能媲美《聯盟戰棋》?它的「Overworld」探索樂趣,是否能媲美《寶可夢:阿爾宙斯》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它就能吸引並留住「不為賺錢」而來的「真實玩家」。
核心指標:生態系的互通性 (Interoperability)
Illuvium 不是「一款」遊戲,它是一個「生態系」。它由多個(未來將)互通的遊戲組成:
- Illuvium: Overworld: 開放世界探索(PC/Mac)。
- Illuvium: Arena: 自動戰鬥競技(PC/Mac/Mobile)。
- Illuvium: Zero: 土地 NFT 放置型手遊(PC/Mobile)。
- Illuvium: Beyond: NFT 頭像收藏與相冊(Mobile/PC)。
您在 Overworld 捕捉的 NFT 神獸,可以在 Arena 中用於戰鬥。您在 Zero 中產出的資源,可以支援 Overworld 的探索。這種「資產互通性」構建了一個極其複雜但也極具黏性的生態系統。
【儀表盤:GameFi 1.0 vs. AAA GameFi (Illuvium) 對比】
| 評估維度 | P2E 1.0 (例如: Axie Classic) | AAA GameFi (Illuvium) |
|---|---|---|
| 核心動機 | 賺錢 (Earn)。樂趣是次要的。 | 樂趣 (Fun)。擁有 (Own) 是結果。 |
| 視覺品質 | 低 (2D 卡牌、Web Game) | 極高 (Unreal Engine 5) |
| 遊戲玩法 | 簡單、重複、枯燥 (Grind) | 深度、複雜、策略性 (Auto-Battler) |
| 經濟模型 | 雙代幣 (功能幣無限通膨) | 單代幣 (ILV),真實收益 (Revenue Distribution) |
| 目標用戶 | 投機者、打金者 (數位勞工) | 硬核 AAA 玩家、策略愛好者 |
| 主要風險 | 經濟模型崩盤 (死亡螺旋) | 開發週期過長、資金耗盡、遊戲性不達標 |
Illuvium 的未來:一個關於「野心」與「耐心」的選擇
Illuvium 是 GameFi 領域的一場「豪賭」。它賭上了一切,試圖證明「區塊鏈遊戲」不必是粗糙的金融產品,它也可以是「頂級的藝術品」。
但這種「野心」也伴隨著巨大的「風險」。AAA 級遊戲的開發是「吞金巨獸」,Illuvium 已經開發了數年,耗資數億美元,至今仍未「正式公測」。它在與「時間」和「熊市」賽跑。
當您看待 Illuvium 時,您面臨的哲學選擇是:
您是願意相信 P2E 1.0 那種「快速上線、快速回本、快速崩盤」的短視泡沫?還是您願意押注 Illuvium 所代表的「長期主義」——相信「品質」、「樂趣」和「可持續經濟」才是 GameFi 的唯一未來,並「耐心」地等待這頭沉睡的巨獸真正甦醒的那一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