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與青少年醫美3/4:成長期醫美風險:骨骼與皮膚影響
歡迎來到【兒童與青少年醫美】的第三章。這可能是「父母」最「焦慮」的一章。
當 15 歲的孩子對你說:「同學都去『割雙眼皮』」、「我想『隆鼻』」…
你面對的「成長期醫美風險」,「不只」是「心理」層面的,更是「生理」層面的「不可逆」風險。
你「不能」在「還在蓋」的「地基」上,「強行」蓋「頂樓」。
這篇指南,將「冷靜」且「嚴肅」地為你解析,「成長期」的「骨骼」與「皮膚」,為何「禁不起」多數的「醫美」療程。
「成長期醫美風險」 1:骨骼 (The Shifting Foundation)
這是「最致命」的風險。
「臉部骨骼」的「生長板」,要到「16-20 歲」(因人、因部位而異)才會「完全閉合」。
▸ 內行比喻:
在「還在長」的「鼻骨」上,放一個「固定」的「人工假體」…
… 這就像在「一隻小馬」的「背上」,「焊死」一個「成人尺寸」的「馬鞍」。
▸ 結果: 當馬(骨骼)「長大」時,馬鞍(假體)「不會」跟著長。最終導致「畸形、歪斜、不對稱」。
「骨骼」風險的「重災區」:
- 1. 隆鼻 (Rhinoplasty): 「鼻骨」和「鼻中膈」要到 16-18 歲才「穩定」。太早做,假體「100%」會在 5 年後「歪掉」,或「壓迫」鼻骨生長。
- 2. 墊下巴 / 削骨 (Genioplasty / Jaw Surgery): 「下顎骨」是「最晚」停止生長的骨骼之一(可到 20 歲)。太早做,會導致「臉歪」、「咬合不正」。
- 3. 齒列矯正 (Orthodontics):
「(唯一例外)」
「牙齒」的治療「必須」在「成長期」做!
▸ 理由: 「矯正」是「利用」骨骼的「可塑性」去「引導」它「長到對的位置」。
▸ 結論:「任何」動到「骨架」或「假體」的「手術」,「必須」等到「生長板」完全「閉合」!
「成長期醫美風險」 2:皮膚與荷爾蒙 (The Wild Card)
青少年的「皮膚」,是一個「高反應」的「戰場」。
1. 「荷爾蒙」的「不可控」
「雄性激素」和「生長激素」的「飆升」,會導致:
- (感染風險)
「皮脂腺」過度「活躍」。皮膚「更油」、「痤瘡桿菌」更「多」。
→ 在「高細菌」的皮膚上做「侵入性」手術,「感染」風險「高於」成人。 - (留疤風險)
「細胞增生」過度「旺盛」。
→ 「蟹足腫 (Keloid)」或「增生性疤痕」的「機率」,在「青春期」是「最高」的!
2. 「注射填充」的「相對」風險
「玻尿酸」或「肉毒」,雖然「非永久」,但在「成長期」施打,仍有「倫理」爭議。
▸ 風險: 「審美觀」尚未「定型」。
你「16 歲」時「迷戀」的「網紅嘟嘟唇」,在你「20 歲」時,可能「痛恨」不已。
【編輯筆記:「重建」vs「美容」— 醫學的「倫理界線」】AI 會告訴你「風險」。但身為專業編輯,我要告訴你「界線」:
「醫療」是「OK」的:
「重建型 (Reconstructive)」— 例如:「兔唇」修補、「嚴重燒燙傷」疤痕、「狐臭」(影響「社交」)、「嚴重」到「毀容」的「痘疤」。
→ 這些「必須」及早治療,以「恢復」孩子的「功能」與「心理健康」。「美容」是「NG」的:
「美感型 (Cosmetic)」— 例如:「我『想要』更高的鼻子」、「我『想要』更尖的下巴」。
→ 「專業」且「有醫德」的「整形外科醫師」,會「拒絕」你。
總結:「等待」,是「父母」能給的「最好」的醫美
「成長期醫美風險」的「核心」,就是「變動」。
在「變動」的「地基」上,做「永久」的「工程」,是「不合邏輯」,也「不負責任」的。
(*雙眼皮手術,因「不」涉及骨骼,是「唯一」可「提早」至 16-18 歲討論的「例外」,但也「必須」由「整形外科」醫師「嚴格」評估。*)
「耐心」,並「等待」孩子「骨骼定型」(18-20 歲),再「一起」去諮詢「專科醫師」,才是「真正」的「愛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