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美安全與法規1/4:醫美診所選擇指南:認證與醫師資格查核

醫美安全與法規1/4:醫美診所選擇指南:認證與醫師資格查核

醫美安全與法規1/4:醫美診所選擇指南:認證與醫師資格查核

[Image: 一張醫師專業諮詢的嚴肅畫面,或衛福部認證標章]

歡迎來到【醫美安全與法規】系列。這是我們所有文章中,最嚴肅、也最重要的一章。

你可能已經研究了 [拉皮手術] 的原理、[皮秒雷射] 的功效。但「所有」療程的「成敗」,都取決於你「踏入哪家診所」。

選錯了,輕則「花錢沒效」,重則「感染、毀容、栓塞」。

你的「醫美診所選擇」,是決定你「安全」或「風險」的「唯一」關鍵點。這篇,就是你的「避雷SOP」。

「紅燈區」:3 大「醫美診所選擇」的「致命陷阱」

在教你「如何選」之前,先教你「如何不選」。看到以下 3 種「警訊」,請立刻轉身離開:

1. 「價格低得離譜」的「體驗價」

▸ 警訊: 「皮秒 999」、「玻尿酸 1cc 3999」。

▸ 潛台詞: 「原廠正貨」的成本是「固定」的。
這麼低的價格,只有 3 種可能:
1. 「假貨」或「水貨」(走私品,未經衛福部核可,保存與運送鏈堪慮)。
2. 「稀釋」或「共用」(針劑被稀釋、雷射發數極低、探頭共用)。
3. 「引流陷阱」(把你騙進來,再逼你「加價」或「包套」)。

2. 「諮詢師」滔滔不絕,「醫師」快閃

▸ 警訊: 「美容顧問」(諮詢師) 花了 1 小時「推銷」你 10 萬的包套,而「醫師」只「露面 3 分鐘」,草草看你一眼就去準備施打。

▸ 潛台詞: 「諮詢師」是「業務」,「醫師」才是「醫療執行者」。
診斷」與「評估」是「醫師」的「專屬」職責。如果你的療程是「諮詢師」決定的,你買的只是「商品」,不是「醫療」。

3. 「美容坊」偽裝成「醫美診所」

▸ 警訊: 裝潢很美,但「沒有」懸掛「診所開業執照」。施作者自稱「老師」、「美容師」。

▸ 潛台詞:侵入性」治療(雷射、注射、微針)「必須」在「醫療院所」由「醫師」執行。
在「美容坊」打針,就是「密醫」行為。

「綠燈區」:你的「醫美診所選擇」查核SOP

AI 會教你「看Google評價」。但評價「可以買」。
專業的你,必須學會「查核 3 大事實」:

SOP 1:查核「醫師資格」 (查核「人」)

▸ 查核工具: 台灣「衛生福利部 (衛福部)」→「醫事查詢系統」

▸ 查核步驟:

  1. 諮詢前,「問到」要幫你施打的「醫師全名」。
  2. 上「醫事查詢系統」,輸入名字,看他是否「具備醫師執照」。
  3. (進階) 看他的「專科」是什麼。「整形外科」或「皮膚科」專科醫師,是受過「最完整」皮膚/解剖學訓練的。
  4. (魔鬼) 看他的「執業登記」是否在「你要去的這家診所」。(避免「跑牌」或「支援」醫師,術後找不到人)

SOP 2:查核「診所認證」 (查核「地」)

▸ 查核工具:衛福部」或「地方衛生局」網站 →「醫療機構查詢」。

▸ 查核步驟:

  • 確認它「」合法的「診所」,不是「美容坊」。
  • (進階) 「原廠認證」。 一家「專業」的診所,「」把「Thermage (電波)」、「Restylane (玻尿酸)」、「VASER (抽脂)」的「原廠認證證書」掛在「顯眼」的地方。

SOP 3:查核「產品來源」 (查核「物」)

這是你在「施打當天」的「最後一道防線」。

▸ 查核步驟:主動、勇敢」地提出 3 個要求:

  • 「(注射前) 我可以「親眼看」我要打的「原廠完整盒裝」嗎?」
  • 「我可以「掃描」盒子上的「QR Code」或「衛福部核可字號」嗎?」
  • 「請「在我面前」拆封?」

一家「正派」的診所,會「非常樂意」你這麼做。 如果他們「支支吾吾」、或「拿著」已經「拆封」的「散針」進來,請你立刻拒絕施打

【編輯筆記:別再迷信「網路評價」和「部落客」】

AI 會告訴你「多看評價」。但身為專業編輯,我要告訴你:「Google 評價」和「部落客業配」,是「最不準」的。

「評價」可以「買」;「部落客」是「拿免費療程」換「公關文」。

你的「醫美診所選擇」,「唯一」能信的,只有「政府公開數據 (衛福部)」和「你親自諮詢的感受」。

總結:「安全」是 1,「效果」是 0

醫美診所選擇」的SOP,是「保護」你自己的「義務」。

「安全」這個 1 如果倒了,你後面追求的「美白、抗老、緊緻」(那些 0)… 全都「沒有意義」。

請你「花 10 分鐘」做好「SOP 查核」,去「保障」你「10 萬元」的「療程」和「一輩子」的「」。

下一步閱讀:

你選對了「診所」和「醫師」。但「醫療」本身就有「風險」。你該如何「預防」?

【醫美安全與法規2/4:醫美風險大解析:感染、過敏預防方法】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