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行動值AV」如何決定勝負?一場正在顛覆回合制規則的「速度」革命
你是否曾陷入這樣的困境:在「混沌回憶」中,你精心培養的主 C 傷害爆炸,但Boss 卻總能搶先一步行動,施加致命的控制或秒殺你的輔助?你惱怒地發現,敵人行動了兩次,你的隊伍才堪堪輪動一圈。你堆高了攻擊力和暴擊傷害,卻依然感覺被戰場的「時間」所束縛。
你只看到了角色的「傷害」,卻忽視了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戰鬥系統的真正核心——「速度」。
然而,與此同時,另一位開拓者面對同一個 Boss。他隊伍的面板傷害甚至更低,但他透過精確的「配速」,讓輔助角色總能比主 C 快 1 點速度,完美實現「上拐-輸出」的循環。他利用「拉條」技能,讓主 C 在一個輪次內行動了兩次,在 Boss 積蓄能量前就將其擊破。他贏得輕鬆寫意,彷彿在操縱時間。
這中間的差距,就是對「速度」的理解。在《星穹鐵道》中,速度不是一個可選屬性,而是決定你「出手權」和「戰鬥效率」的命脈。本篇「核心戰鬥精通」將為你揭開**速度的秘密**,深入解析**配速**、**拉條**與**行動值(AV)**如何共同構成這場顛覆傳統回合制的策略革命。
速度的挑戰:為什麼「傳統回合制」難衡量「行動值(AV)」?
在傳統回合制遊戲中,速度只決定「誰先誰後」。但在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中,速度決定的是「你在固定時間內能行動幾次」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。如果你用舊模式的思維,只關注「攻擊力」面板,你將會立刻撞上「速度」這堵高牆,這也是新手與高玩拉開差距的核心盲點。
被忽視的面板:速度屬性的隱藏價值
新手在配置遺器時,會本能地追求「雙暴」(暴擊率/暴擊傷害)和「攻擊力」,而「速度」詞條往往被視為「無用屬性」而被拋棄。這是一個致命的誤解。「速度」直接決定了你的「行動值(AV)」,進而決定了你在「混沌回憶」或「虛構敘事」等限時(限定輪次)挑戰中的總行動次數。
【案例】:假設「混沌回憶」的第 1 輪 (Cycle 0) 總行動值為 150。一個 100 速度的角色,需要 100 AV (10000 / 100) 才能行動一次。而一個 134 速度的角色,僅需 74.6 AV (10000 / 134) 就能行動一次。在 150 的總行動值內,100 速角色只能行動 1 次,而 134 速角色卻能行動 2 次 (74.6 + 74.6 = 149.2)。這意味著,僅僅因為速度達標,後者憑空多出了一整回合的輸出、治療或充能機會。這就是速度的隱藏價值。
行動的悖論:為什麼我的輔助總在主C之後?
這是一個經典的「配速」災難。你為「布洛妮婭」(鴨鴨)刷了最好的遺器,想讓她輔助你的「鏡流」。但在實戰中,鏡流先行動,布洛妮婭後行動。她施放戰技「拉條」,鏡流雖然能「立即行動」,但鏡流身上的 Buff 卻因此被浪費了半回合。或者更糟,你的「停雲」速度比主 C 慢,導致主 C 在第一回合吃不到「賜福」的攻擊力加成和能量回復。
【案例】:玩家小明為他的鏡流(基礎速度 96)和布洛妮婭(基礎速度 99)都穿上了最好的裝備,但沒有刻意調整速度。進入戰鬥後,布洛妮婭(120速)總是在鏡流(115速)之後行動。這導致布洛妮婭的戰技(E)無法拉起剛行動完的鏡流,形成了「鏡流動 -> 鴨鴨動 -> 敵人動 -> 鏡流動」的尷尬循環,戰技點(SP)消耗巨大,且增傷覆蓋率極低。這就是不懂「配速」的代價。
速度的秘密 如何重寫規則:「拉條」與「行動值(AV)」的角色
理解了舊模式的盲點,我們就能揭開新規則的秘密。這套規則的核心,是將戰鬥從「回合制」轉變為「時間軸管理」。在這個新規則下,「拉條」技能和「行動值(AV)」公式,就是你用來操縱時間軸的畫筆和刻刀。
核心公式解密:什麼是行動值 (Action Value)?
「行動值」(Action Value,簡稱 AV)是你需要理解的最核心概念。它代表「距離你下一次行動還需要多少時間」。AV 越低,你在左上角行動順序列表上的位置就越靠前。
基礎行動值 (Base AV) = 10000 / 速度 (Speed)
一個 100 速度的角色,其基礎行動值就是 100 AV。一個 200 速度的角色,基礎行動值就是 50 AV。這意味著在同一時間內,200 速的角色可以行動兩次,而 100 速的角色只能行動一次。你的所有「配速」策略,都是圍繞這個公式展開的。
「拉條」的藝術:主動操縱行動序列
「拉條」技能,其本質是「直接減少我方角色的當前行動值(AV)」。這是一種強行干涉時間軸的強大能力。不同的「拉條」技能,其機制也不同:
- 絕對拉條 (例如:布洛妮婭 戰技): 效果為「立即行動」,這相當於將目標的當前 AV 瞬間清零,使其立刻插隊到行動條的最頂端。
- 百分比拉條 (例如:花火 戰技): 效果為「使我方單體行動提前 50%」。這意味著將目標的「總 AV」減少 50%(注意:這不是減少當前剩餘 AV,而是基於其基礎 AV 的計算,效果更為強大)。
- 全隊拉條 (例如:知更鳥 終結技): 效果為「我方全體立即行動」。這是最頂級的戰術武器,能瞬間重置我方的整個進攻節奏。
「推條」的戰術:虛無角色的控場價值
與「拉條」相對的,就是「推條」。這類技能會「增加敵方的當前行動值(AV)」,使其行動被延後。這是「虛無」命途角色(如「瓦爾特」)和「量子」、「虛數」屬性擊破的核心價值。
當你對敵人造成「禁錮」(虛數擊破)或「糾纏」(量子擊破)時,你不僅造成了傷害,更重要的是延後了敵人的行動。這為我方創造了更多的安全輸出空間,是高難度戰鬥中(如挑戰 0T)的關鍵控場手段。
超越「攻擊力」:衡量「速度」的 3 個新配速指標
既然速度如此重要,我們該如何「配速」?這不再是「越高越好」的無腦堆砌,而是需要一個精確的「儀表盤」來指導。你的目標是超越「攻擊力」面板,開始用以下 3 個新指標來衡量你的隊伍。
核心指標:混沌回憶的「速度閾值」
「混沌回憶」(深淵)是衡量隊伍強度的最高標準。它以「輪次」(Cycle) 計算。第 0 輪 (Cycle 0) 的總行動值為 150,從第 1 輪 (Cycle 1) 開始,每輪的總行動值為 100。為了在限定輪次內打出更多傷害,你的速度必須達到特定的「閾值」,以實現「首輪兩動」或「每兩輪三動」等目標。
- 134 速度 (推薦閾值): 基礎 AV 為 74.6。在首輪 150 AV 內,可以行動兩次 (74.6 * 2 = 149.2 AV)。這是所有主 C 和輔助都應盡力達到的第一檔速度。
- 161 速度 (高難閾值): 基礎 AV 為 62.1。在首輪 (150 AV) 兩動後,還能在後續的兩輪 (200 AV) 內行動三次 (62.1 * 3 = 186.3 AV),實現「0、1、3 輪」總共 5 次行動。
- 143 速度 (特定閾值): 基礎 AV 為 69.9。這能保證你在第 0 輪和第 1 輪 (總共 250 AV) 內行動三次 (69.9 * 3 = 209.7),是常見的兩輪 3 動線。
你的遺器配裝,應優先考慮湊齊這些閾值,其次才是追求極致的雙暴。
輔助指標:高速輔助 vs 低速輔助
輔助的配速,是隊伍能否流暢運轉的關鍵。這取決於輔助的功能:
高速輔助 (產點/掛Debuff型): 像「停雲」、「佩拉」或「艾絲妲」這類需要頻繁施放普攻(回戰技點)或保持 Debuff 覆蓋率的輔助,速度應盡可能高(例如 161+)。他們行動次數越多,隊伍的戰技點就越充裕,敵人的負面狀態也越穩定。
低速輔助 (拉條/特定Buff型): 這特指「布洛妮婭」。為了實現「主 C 行動 -> 布洛妮婭拉條 -> 主 C 再次行動」的完美循環,布洛妮婭的速度必須精確地「比主 C 慢 1-2 點」。這被稱為「尾速鴨」,是最大化戰技點效率和增傷覆蓋率的頂級配速方案。
儀表盤:常見配速模型 (範例)
配速是一個系統工程。你需要一個儀表盤來規劃你隊伍的「行動序列」。
| 配速模型 (Speed-Tuning Model) | 核心角色 | 主 C 配速 | 輔助 A 配速 | 輔助 B (生存) 配速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高速主 C 隊 (通用) | 鏡流 / 丹恆・飲月 | 134 速 (閾值) | 停雲 (161+ 速, 產點) | 羅剎 / 藿藿 (134+ 速, 儘早結界/充能) |
| 「尾速鴨」隊 (布洛妮婭) | 鏡流 / 刃 | 135 速 (穿速度鞋) | 布洛妮婭 (134 速, 剛好慢 1 點) | 佩拉 (161+ 速, 產點/減防) |
| DoT 隊 (卡芙卡) | 卡芙卡 | 161+ 速 (核心) | 黑天鵝 (160+ 速, 比卡芙卡慢 1 點) | 阮・梅 (160+ 速, 保持 Buff) |
| 「慢速鴨」隊 (花火) | 希兒 / 青雀 | 0 速 (穿攻擊鞋) | 花火 (161+ 速, 高速拉條) | 符玄 (134+ 速, 保持法陣) |
速度的未來:一個關於「時間」與「效率」的選擇
在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的戰場上,「速度」就是「時間」的掌控權。你對速度的理解,決定了你是被動地應對敵人的攻擊,還是主動地規劃戰場的未來。
這最終引向了一個關於你戰鬥哲學的選擇:你是滿足於「打出傷害」,在既定的時間框架內被動地輸出?還是渴望成為「時間的棋手」,透過精確的配速、拉條與行動值計算,去追求極致的「戰鬥效率」,讓整個戰場都按你的節奏起舞?
掌握速度的秘密,是你從一名「開拓者」蛻變為「戰術大師」的開始。你的回合,將不再只是你的一個回合,而是你所能掌控的全部時間。